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email protected]
推動抽水蓄能電站建設
(資料圖)
國家發改委網站5月15日發布《關于第三監管周期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及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抽水蓄能電站容量電價及有關事項的通知》等多份文件,公布了第三監管周期(2023年6月1日起執行)輸配電價水平和結構,標志著新一輪輸配電價改革全面完成。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稱,《通知》的出臺釋放了清晰的電價信號,有利于形成穩定的行業預期,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推動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發揮電站綜合運行效益,更好促進新能源發展,更好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2022年,國內抽蓄電站迎來核準與建設高峰,全年核準總規模6890萬千瓦、總投資超4500億元,均較上年翻近五倍。
2023抽水蓄能市場現狀及前景分析
抽水蓄能,一種儲能技術。即利用水作為儲能介質,通過電能與勢能相互轉化,實現電能的儲存和管理。利用電力負荷低谷時的電能抽水至上水庫,在電力負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庫發電。可將電網負荷低時的多余電能,轉變為電網高峰時期的高價值電能。適用于調頻、調相,穩定電力系統的周波和電壓,還可提高系統中火電站和核電站的效率。
抽水蓄能是技術最成熟、經濟性最優、最具大規模開發條件的儲能方式,是電力系統綠色低碳清潔靈活調節電源。
抽水蓄能具有調峰、調頻、調相、儲能、系統備用和黑啟動等功能,以及容量大、工況多、速度快、可靠性高、經濟性好等技術經濟優勢,在保障大電網安全、促進新能源消納、提升全系統性能中發揮著基礎作用,是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發展抽水蓄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迫切要求,是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支撐,是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重要保障。
與常規水電站不同,抽水蓄能電站既是電源又是負荷,有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調節器”之稱。在儲能技術圖譜中,抽水蓄能是起步最早、最經濟的儲能手段。截至2020年底,抽水蓄能裝機規模占全球電力儲能項目總規模的94%,中國抽蓄裝機世界第一。然而,相較于增長更迅猛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和迫切的電力系統實時平衡需求,抽水蓄能的建設一度滯后于規劃。
抽水蓄能是電力系統重要的綠色低碳清潔靈活調節電源,合理規劃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可為新能源大規模接入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有效支撐,有利于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高質量發展,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意義重大。但同時,與其他常規電源不同,抽水蓄能電站本身并不增加電力供應,其功能作用主要是為電力系統提供調節服務,應根據新能源發展和電力系統運行需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序建設,以抽水蓄能高質量發展促進、保障能源高質量發展。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抽水蓄能發電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分析
近年來,隨著能源可再生化、清潔化和智能化的發展,中國抽水蓄能電站行業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抽水蓄能電站作為一種能源轉換技術,具有調節電網用電狀態、滿足不同時域用電需求、儲存可再生能源和改善電網負荷特性等優點,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而且還有助于改善電網結構,提高電網安全性能。
國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較“十三五”翻一番,達到62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將較“十四五”再翻一番,達到1.2億千瓦左右。
由于抽水蓄能電站有利于緩解新能源發電與傳統發電之間的不平衡,提高電網供電穩定性,滿足電網抗沖擊能力,因此,在未來幾年中,中國抽水蓄能電站行業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
目前,在我國能源利用領域中,火電仍然占據大量比重,抽水蓄能發電裝機僅占1.53%。未來,隨著抽水蓄能電站的增多,抽水蓄能應用領域將更加廣泛。“水風光蓄一體化”“風光蓄一體化”應用場景也將逐步打開,建立“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多能互補模式。在城市周邊、抽水蓄能資源站點聚集地,抽水蓄能將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抽水蓄能電站受到更多重視。
在國家大力推動抽水蓄能產業建設下,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隨著國家電投集團、國家能源集團等投資者和中國電建、中國能建、中鐵建等施工隊伍加入下,產業集群逐漸擴大,抽水蓄能產業鏈完整度也進一步提高。在技術升級加持下,產業鏈互動協調更加流暢,產業的配套能力也將增強。隨著行業規模擴大,抽水蓄能將與旅游等產業進行融合,將形成一批圍繞抽水蓄能項目的特色項目。
預計到2025年,中國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0億千瓦,同比增長103.1%,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21萬億元。其中,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將達到7.3億千瓦,同比增長63.1%,市場規模將達到7.09萬億元。
欲了解更多關于抽水蓄能發電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抽水蓄能發電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