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email protected]
6月14日,央廣網記者走進湖州,與來自各行各業、不同領域的市民觀察團深入湖州基層項目現場、企業車間、老舊小區等實地考察,觀察老百姓“反映最強烈、需求最迫切”問題“被看見”后的整改成效。活動結束后,湖州市委書記陳浩親切會見市民代表,并面對面座談,聆聽意見建議。
“看見”市民觀察團市民代表(央廣網記者 姜頔 攝)
據悉,《看見》是2022年6月湖州市級主流媒體——湖州市新聞傳媒中心推出的一檔輿論監督欄目。節目開播至今,共推出監督報道124期,節目通過全媒體傳播,全網總閱讀量達2億+。值得一提的是,監督報道20點播出,有關責任部門21點必須研究怎么整改,以“聞風而動、事不過夜”的作風推進問題解決。
(資料圖片)
市民觀察團考察路面擴建工程進展情況(央廣網記者 姜頔 攝)
吳興區西山路三角塘橋人行道鋪裝整治有序推進;南太湖新區景觀步道毀綠停車問題立行立改,堅持問題導向,率先開展橋下空間整治,開辟了停車位280個……考察中,市民代表專門挑選了當地一檔頗有影響力的輿論監督欄目《看見》曾經曝光過的問題點位,實地查看曝光問題到底解決了沒有,責任部門有沒有敷衍。
同時,觀察員們也實地考察了老舊小區的改造情況,比如文苑小區的口袋公園、鳳凰一社區未來社區的城市手工空間等,老小區也改出了“新空間”。
文苑小區口袋公園(央廣網記者 姜頔 攝)
“我看到了政府在處理問題時實現了從‘就事論事改’向‘舉一反三治’的轉變。”在吳興區西山路三角塘橋人行道鋪裝整治項目現場,市民觀察員俞佳萍豎起了大拇指。她認為,市委通過監督欄目撬動作風轉變、推進問題整改很有效果,欄目反映的內容貼近百姓、問題一針見血、解決及時到位,這些“民生實事”的改善都得到了市民的真心點贊。
記者了解到,今年湖州市委又謀劃推出了“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區縣標志性點位“四季看變化”工作,按照“春看謀劃、夏看熱潮、秋看攻堅、冬看蝶變”的要求,通過一地一域的持續變化,推動全市全域的整體蝶變。
市民觀察團走進三一裝載機生產基地(央廣網記者 姜頔 攝)
“我們每一期都會去看不同的點位和內容,這其中,重大建設項目帶給我的觀感特別具有沖擊力,體現了湖州這座城市正在不斷的變化成長。”在實地了解三一裝載機生產基地、湖州奧林匹克青少年文化中心、高鐵湖州東站等項目的快速推進后,市民觀察團成員姚李吉由衷點贊。他說:“每一次‘看見’都讓我們對城市未來發展充滿了希望,也更理解了‘人生只合住湖州’這句話的深層內涵。”
目前,湖州市看見辦和湖州市新聞傳媒中心已組織起120人的市民觀察員隊伍,已組織市民觀察團“看見”行集中活動6場。據介紹,市民觀察員是來自基層各行各業的市民代表。
市民觀察團“看見”行座談會(央廣網記者 姜頔 攝)
實地考察、現場體驗,湖州圍繞產業轉型、環境治理、開放合作、創新驅動、城鄉建設5大領域揚長補短實干爭先,全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持續推動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建設的系列成效獲得了觀察員們一致肯定。在座談會上,觀察員們也積極建言獻策,提出意見看法。
觀察團成員楊振華建議,希望接下來《看見》能從關注常見領域到關注新興題材,不滿足于提出問題,更力求為解決問題找尋答案,與新媒體相互“借力”,完成“接力”報道。
觀察員們積極建言獻策(央廣網發 湖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形成了‘黨委政府干什么、群眾第一時間就了解;群眾想什么、黨委政府第一時間就落實’的雙向互動。”湖州市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市民觀察團《看見行》先后走進了城市“隱秘角落”、老舊小區改造和未來社區、各縣區“四季看變化”點位等多地,從市民角度看變化,從專家視角給建議,讓更多人看到了不一樣的“美麗湖州”。